浙江两老人在河边放生大米 水利局:大米非污染物 将反馈情况
12月10日,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两位老人在塘河边将成袋的大米倾倒进河里,声称是在做好事。这一行为被网友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了热议。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两位老人骑着三轮车来到河边,车上装有好几袋大米。他们随后便将大米一袋袋倒入河中,动作坚决,面对路人的阻拦和询问,老人态度强硬地表示这是在行善积德。这一行为不仅让路人感到困惑,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针对此事,瑞安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迅速作出回应。他们表示,虽然倒大米是浪费粮食的行为,但大米本身不是污染物,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同时,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认为这是一次偶然行为,但如果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会派人去现场蹲守。
此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一些网友对老人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认为这是对粮食的肆意践踏,在全球粮食问题严峻的当下,这种浪费行为实在不可理喻。也有网友猜测老人可能是受传统迷信观念影响,认为倒大米能带来好运或消灾解难。此外,有部分网友则认为,对待老人的超常行为应更宽容些,不必上纲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类似的“离奇放生”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有人放生蟑螂、将米面油和牛奶倒入河流、往海里“放生”矿泉水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此类事件,专家指出,应建立科学放生的指导体系。由渔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科学的放生指南,明确放生的物种、数量、时间、地点等具体要求,避免盲目放生。同时,对拟放生的物种进行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确保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此外,对放生后的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调整放生策略。同时,应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放生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放生行为需要科学指导,不能盲目进行。同时,我们也应尊重粮食、珍惜资源,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