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奶奶5年织200多件毛衣给山区娃 天气越来越冷我得加快点速度啦
老人叫陈蝶飞,家住宁波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宏坚村,今年69岁。这5年来,织毛衣已成了她的日常,常常拿起针线就是一天,她也因此被大家称为“毛衣奶奶”。老人为何如此执着于织毛衣?背后源于她的一份牵挂。
缘起:“想着织毛衣贡献一份爱心”
说起织毛衣,那得从那次陈蝶飞住院手术说起。“2018年,我因为生病住院做肺癌手术,当时有病友家属来探望,人家偶然间讲起,说贵州那边的小孩生活条件艰苦,缺衣服穿,我想着天马上要冷,小孩也怪可怜的。等我身体好些,我就织一些毛衣寄过去,也算贡献一份爱心。”
陈蝶飞有织毛衣的手艺,这一听便上了心。术后出院,她回到家里休养,等身体状态稍好,便摸出了“压箱底”的一些毛线物料。趁手头有空,她搬来椅子往窗边一坐,开始织毛衣。
陈蝶飞的手艺又好又快,织出来的毛衣匀且扎实。“我记得,那些毛线料很快就用完了,那一年里,除去看病治疗的时间,陆续织了54件。”
毛衣织出来,可往哪里寄?陈蝶飞又发了愁。最后经女儿徐婷娜四下打听,找到了慈溪的公益组织——爱心姐姐公益俱乐部。经“爱心姐姐”牵线搭桥,第二年秋天,毛衣一件不落寄到了贵州山区。
从那时起,她就想着每年给孩子们织一些毛衣寄去。
温暖:5年织出200多件“爱心毛衣”
每天9点多,陈蝶飞吃完早饭便拿起针线,累了就看看窗外风景,太阳好就出门散散步,不忘挎上一个线篮子,手中依然不停。
老伴儿徐龙仕见她织毛衣越发执着,担心她身体累,也会帮着捻捻毛线。嘴里不仅不提半句反对,态度反倒非常支持:“这样也好,她心里有个寄托,不会想东想西。”
陈蝶飞织毛衣的善举在邻里传开了,有热心人给她送来线料:羊毛线,马海毛,开司棉……有的分量、色彩不一,有的团杂在一起。阿姨不舍得浪费,分量足的线就织整件,分量少的就镶嵌用,剩下的余料织围巾手套,做到物尽其用。
对于那些杂糅线团,老伴儿帮着一圈圈重新捻好,他又花了几天功夫动手赶制了两台传统“捻纱车”。这下,老两口你捻我织,再一件件洗晒干净,用干净袋子分装好。女儿则帮忙跟“爱心姐姐”对接,把织好的衣服送过去。“我们都很支持妈妈,可说是‘全家总动员’咯!”女儿徐婷娜说。
陈蝶飞还通过短视频学习编织技艺,爱心花纹、小动物图案等花色统统不在话下。每件毛衣都是她自己设计,针法上她喜欢用平针,“这样简洁耐看,还可以多织一些。”
五年时光在指尖一淌而过。陈蝶飞边积极配合治疗边织毛衣,渐渐地全家人也凝聚起一股爱心合力,她清楚地记着,至今毛衣总共织送了201件,手套64双,围巾132条。
执着:“我多织一件,就能多暖和一个小孩”
也有邻里不解,有的说“陈大姐家里条件也不差,又不为赚那份辛苦铜钿,咋一门心思扎进织毛衣里了”,有的说“还是好好养身体要紧”,但更多的人竖起大拇指,“这个‘毛衣奶奶’,心是真的热,人是真的好!”
每每被夸赞,她总笑笑说:“我不织给别人,就给山区小孩,我多织一件,就能多暖和一个小孩。”
前不久,“爱心姐姐”俱乐部把陈蝶飞今年新编织的42件,连同其他爱心人士编织捐赠的共计772件崭新毛衣寄到了新疆、西藏,以及慈溪结对的布拖县特里木镇。镇政府专门寄来感谢信,让“温暖牌的给予”有了“温暖的回馈”。
现在,陈蝶飞平均5到7天就能织出一件成衣,大小主要适用小学段孩子穿。她直言:“生病以前,织毛衣也算不上特别爱好,但自打看到孩子们穿上我织的毛衣之后,劲头就特别足啦,现在是织得停不下来……”
陈蝶飞还说,织毛衣把她的心“填满了”。“我惦记着那群小孩,自己也不再想生病的事,很踏实,很有奔头。”让她更欣慰的是,原本“打发时间”的事儿,如今已成了全家人一起坚持的事儿。
“现在就连外孙女也说,外婆你真棒,我也要学织毛衣!”说着,她咧开嘴开心笑了。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