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业33年的护花使者 靠百般技艺扮靓花会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始于1957年农历新春的广州文化公园“迎春花会”至今已有68年历史,是广州市民新春佳节免费游园赏花的好去处。2025年广州文化公园“迎春花会”展出精品花卉逾5万盆,展出各式应节时花56种。春节期间,“迎春花会”能保持最佳展出状态,背后离不开“护花使者”的呵护,从业33年的广州文化公园花艺师李兆祥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52岁的李兆祥于1992年入职广州文化公园,多年来,他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确保“迎春花会”的花卉能以最佳状态迎客。
广州文化公园“迎春花会”是广州老牌的春节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阖家观赏。“春节期间,我们难免会因为工作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春节假期,李兆祥除了值班在岗,还利用空余时间特意到公园巡逻,观察花卉状态,“要亲自看过才放心,如果发现有花卉需要扶正、修剪,便要马上处理,力求将花卉最靓的一面呈现给市民游客。”
记者了解到,1月29日(正月初一),广州文化公园客流量约有7.5万人次,预计1月30日至2月4日平均每天接待市民游客4万-5万人次。李兆祥认为,客流量增多,更要精心管理花卉。“我们早上7点多到岗,赶在市民游客进园赏花的高峰时段调整花卉。11时,在市民游客午餐用餐时段,组织进行浇水等工作。”李兆祥说。
组织管理公园花卉景组是一门既细心又繁琐的学问。“为保证展出花卉最佳生长状态,我们每天关注天气情况,适时调整花卉养护方案。如天气晴朗暖和,会多浇一些水;如遇上降温、湿冷,则要少浇水,甚至不浇水。”李兆祥说,打理花卉需要耐心,但看到市民游客走进花卉景组拍照留念,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有情感。”李兆祥的父辈是芳村花农,家族三代人早已和花卉结下缘分,这也让李兆祥在年轻时选择了从事花卉养护的相关职业。
从工勤人员到花艺师,李兆祥打理花卉得心应手,还传承了广州文化公园老一辈花艺师的扎作技艺。“我刚入职文化公园时,除了要参与花卉养护,还需要学习插花、扎作等技艺,公园老一辈师傅的传统技艺在‘迎春花会’仍有延续。”李兆祥说,年桔扎作技艺是广州文化公园“迎春花会”的特色,设计框架、扎作年桔等工序,考验着师傅们的手艺,如扎作成品要满足年桔的生长需求和美观性。
李兆祥介绍,本次“迎春花会”展出了年桔版“小蛮腰”广州塔、香港中银大厦、澳门大三巴牌坊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标,其中广州塔“小蛮腰”的框架由去年“羊城菊会”曾使用的花卉框架改造而来,既实用又节约。
从业多年,李兆祥对挑选年桔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每年中秋节后,李兆祥就着手准备次年“迎春花会”必不可少的主角——年桔。“我们会到佛山顺德的种植基地挑选年桔。中秋后的年桔树果实小,呈绿色,还未成熟,但我能凭肉眼判断一株年桔来年的长势。”李兆祥说,大株年桔树一般宽3米,如果其果实均匀分布在各枝条,其来年观赏性较高,“文化公园的年桔树一般在春节前2个月进行‘排果’,但我们会保留年桔的自然生长形态,呈现其生态美感。”
此外,在“迎春花会”举办前一两个月,李兆祥还和同事走遍珠三角地区的花卉种植基地,挑选桃花、应节时花等,将高品质的年花带到文化公园“迎春花会”供市民游客观赏。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