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活化与文旅市场繁荣 有何“双赢”密码?
近两年,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多点开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文化与旅游消费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请到广东过大年”的热潮初起之时,2025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羊城晚报策划推出《繁荣粤文旅》系列报道,邀请相关领域人大代表,探秘岭南文化及文旅产业的深度连接点,探究广东文旅未来的发展空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内容写进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
省两会期间,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州、佛山文化机构的人大代表,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和感受,揭秘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文旅产业繁荣的“双赢”密码。
引入社会力量,带动实际收益
2024年11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全文公布,正式公开征求意见。省人大代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根据自身调研的经历和感悟,对条例提出了更细化的建议。其中就包括探索引入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遗的保护利用和活态传承工作。
据黄海妍介绍,2024年,广东省出台了新修订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广州市政府也颁布了《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这些都在鼓励社会力量,即第三方机构依法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营工作中。
以陈家祠为例,作为岭南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随着近年来文旅市场的繁荣,陈家祠客流量屡创新高。黄海妍介绍,2023年入馆参观人数为181万余人次,在2024年则达到了256.9万人次,同比上涨41%,文创产品销售额也有了较大突破。陈家祠“顺势而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投入运营工作,举办各类展览、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展演展销、开发新的文创产品、推出收费讲解服务等方式,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还带动了实际收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这要求公共文化机构与第三方机构通力合作,充分研究受众需求,提升服务品质。文化机构需要持续挖掘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解读,讲好故事,创新思路,才能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爆款’产品。”黄海妍强调。
文化内涵“借东风”深入人心
来佛山感受岭南民俗,必逛祖庙。据省人大代表、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长凌建介绍,近年来,祖庙博物馆在活化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佛山祖庙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也曾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的祖庙万福台,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装饰最堂皇、规模最大的古戏台。凌建介绍,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周六日和节假日,万福台都会为观众带来粤剧展演。作为广东醒狮的传承基地,祖庙博物馆每天安排三场醒狮展演。此外,博物馆结合佛山咏春拳、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等非遗项目,策划多个临时展览,持续提升观众非遗传承意识。
“2024年,祖庙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达到了30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6.5%。客流量带来了总体门票的收入,文创收入也实现了逾20%的增长。更可喜的是,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也随之走进广大市民游客的心间。”凌建欣慰地说道。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