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到了,节气食谱来了
小雪这样过:冬腊风腌酿新酒 存蓄粮物以御冬
“落红未寒,微雪飞来。”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北方多地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雪,但此时“地寒未甚”,雪量还不足,故称小雪。随着天寒雪落,我国冬季版图也从黄淮一带向南继续扩张,江南一带往往在这个时节开启入冬进程,小雪节气结束时,冬季前沿通常抵达南岭附近。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各地忙着存粮储物、蓄以御冬,民间有腌腊肉、打糍粑、酿小雪酒、晒鱼干、吃刨汤等习俗。
小雪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愈发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节。此时,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南方地区的人们开始动手灌香肠、腌制腊肉等,到了春节前后,刚好是一餐美味上桌。相传冬腊风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腊祭,人们会在腊月(农历十二月)进行祭祀活动,将多余的猎物洗净后抹上盐,风干起来防腐,以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食用。这种做法不仅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时间,还赋予了食物一种特殊的香味,因此被称为“腊味”。
“小雪酿新酒,初冬不觉寒。”这个时节,农事已毕,新粮入库,谷物收获丰盈,正是酿酒的好时机。在江浙一带,人们会用清泉水和新粮食酿小雪酒,等新春佳节时,与亲朋同饮,或储存到第二年慢慢品尝。
在我国台湾地区,小雪时节有晒鱼干的习俗。此时,乌鱼群往往会来到台湾海峡,当地渔民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以便过冬食用。
在南方一些地区还有小雪时节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美食,最早被用作节日祭品,民众用糍粑祭祀“牛神”,祈求美好。后来慢慢演变为民间美食,人们认为吃糍粑象征团圆、丰收,寓意喜庆和美好。
吃“刨汤”则是土家族的风俗,小雪前后,人们会“杀年猪、迎新年”,用热气尚存的新鲜猪肉,精心烹饪成“刨汤”来享用。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