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欧洲杯“新科技”轮番登场 老问题少了新问题来了

发布时间:2024-06-22 09:35:50来源:

6月20日,德国队2比0战胜匈牙利队,穆夏拉(右一)在比赛中射门得分, 本场比赛出现多个争议判罚 新华社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2024欧洲杯在德国激战正酣,本届欧洲杯不但比赛精彩纷呈,各种新科技还竞相登场“整活”。从虚拟广告技术、“足球心电图”到人工智能辅助裁判,令人目不暇接,亦将对未来的足球世界带来肉眼可见的影响。但是,这些“新科技”在大幅度减少争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争议……

足球“心电图”,不漏过每一次触碰

比利时0比1不敌斯洛伐克的小组赛,是开赛迄今爆出的最大冷门之一。比赛中,比利时前锋卢卡库两度破门,分别因越位和手球而被判无效。其中,在手球判定中,人们第一次见识了足球自己的“心电图”。

比赛第86分钟,比利时队发动进攻,替补登场的奥蓬达传中,卢卡库中路破门。这时VAR(视频助理裁判)提醒主裁判回看视频,后者认定奥蓬达在身体对抗中手球在先,取消了卢卡库的进球。其实,仅从回放视频的画面,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皮球是否接触到了奥蓬达的手,和观众看到相同回放画面的主裁判,又是凭什么做出判定的呢?

原来,帮助主裁判做出判断的,除了回放画面,还有位于画面左下角的一个类似心电图的波形画面。它的信号来自安装在足球内部的芯片和陀螺仪,这两件设备让裁判得以检测足球触碰球员身体任何部位的确切位置和时间。其中,内置芯片可以在1秒内进行500次动作识别,和肢体追踪技术配合使用之后,还能够形成球员骨骼动作的实时3D图像。

由于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速度比体育场使用的摄像机快10倍,并可以与摄像机数据相结合,以跟踪球与球员身体的位置。当球受到球员的脚或手的冲击时,内部芯片可以确定准确的时间和接触点并形成皮球的“心电图”,这可以辅助裁判判断一些有争议的进球或者手球。

足球的“心电图”跳起来了,比利时队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在这场比赛中,让比利时遭遇败局的新技术还不只是足球内置芯片,还有半自动越位技术。和奥蓬达的手球一样,卢卡库的越位也是毫厘之间,即便裁判能看视频回放,也不容易做出判断,但同样在本届比赛首度启用的半自动越位技术,通过体育场内安装的10台超高速摄像机,可以跟踪每名球员的29个身体上的不同点位。

配合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实时了解球员的位置、速度和身体部位移动情况,从而让越位无所遁形。配合AI技术可以快速作出判断,以往的技术平均需要70秒才能返回计算机生成的越位判定,AI只需要不到30秒。

本届比赛还使用球门线技术系统,让“压线球”的争议进一步面临绝迹。在多达7台部署在球门各个位置的超高速摄像机的“严密监控”之下,皮球是不是过线,已经不再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

高科技扼杀误判,也扼杀乐趣?

高科技的全方位运用,已经让大赛中的争议判罚明显减少,对于主办方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令人满意的。毕竟,欧洲杯、世界杯这样的大赛,牵扯的各方利益巨大,减少争议判罚和随之而来的错误结果,可以保护参赛球队的正当权益,树立和维护大赛公平公正的品牌形象。

不过,对于球迷来说,多少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争议判罚减少势必也会让比赛的话题度有所下降。过去,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或者兰帕德的过线破门被判无效,可以被球迷谈论很长时间;又比如C罗在2022年世界杯葡萄牙对阵乌拉圭队时那记头球攻门,他的头发究竟有没有蹭到皮球,进球是不是应该归属于队友——如果当时有了足球“心电图”,类似有趣的讨论也将不复存在。

“误判是足球的一部分”,对那些承受误判损失的球队和球员来说也许有些不公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足球历史的维度上看,误判、争议和“世纪悬案”,的确为足球运动添加了别样的魅力。当新技术联手“绞杀”误判和争议,也许我们只能感叹一句“准确和乐趣,此事古难全”了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即便获得了科技的加持,无论是视频助理裁判还是对于足球“心电图”,使用和判断的决策权,都还握在裁判手里。所以,争议依然有生存的空间。

例如,在6月20日的小组赛中,东道主德国队以2比0击败匈牙利队,提前锁定出线席位。看似是一场完胜,实则两个进球都存在争议:第一个进球,京多安在禁区内加速前插时撞倒了对方球员奥尔班,但VAR没有介入;第二个进球,埃姆雷·詹在禁区有手球嫌疑,虽然匈牙利队强烈抗议,但裁判在没有观看“足球心电图”的情况下就确认没有手球。最终匈牙利队不但输掉了比赛,主将和主教练还分别因为抗议裁判而领到了黄牌。

只要裁判还有决策权,争议乃至误判就会延续下去。对足球世界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

场边的虚拟广告,好处不少但也有遗憾

本届欧洲杯场边的广告牌,也许会让不少观众怀疑自己的眼睛或者记忆出现了问题:在上一秒的直播中,双方球员激烈拼抢的背景,是某品牌的英文广告,然而待到下一秒进入回放,场边广告却变成了同一品牌的中文广告!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不就是英剧《捕捉真相》中的场景?”

不是观众的视力和记忆出了问题,而是本届比赛首次投入使用的场边虚拟广告技术在“整活”。借助这项技术,转播画面中的广告内容,都可以按需随时替换,人们在终端前看到的球场里的广告,和现场观众看到的不一样;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通过终端所看到的球场广告,也各有不同。至于回放画面和直播画面中的广告为什么都有所区分,那倒真的是技术的瓶颈:目前这项技术还只能对直播主机位视角中场边的LED显示进行覆盖,辅助机位和回放镜头,则无法同步切换。

虚拟广告技术有什么用?它可以帮助赞助商的广告实现更为精准的人群触达。例如,向不同地区的观众区别化地展示自己在不同地区侧重主打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使用受众更习惯的语言文字来展示广告;这项技术还可以更灵活地规避法律风险,例如,本届欧洲杯有官方博彩合作机构,这类赞助商的广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被允许的,因此,通过虚拟广告技术切换成其他合法的广告,可以更好地规避不同转播地区的法律风险。

虚拟广告的发明,让赞助商的利益扩大了,而且,终端前的观众可以接收到更有效的广告信息,同样是受益者。但是,虚拟广告同样存在争议。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足球比赛不同于电视剧,它有“现场感”和“实时性”的要求,观看直播的观众最重要的体验要求,就是能够“身临其境”——如果知道自己看到的画面,和现场观众眼中的画面是不一样的,这对于一些观众来说,会形成一种体验上的“打折”。他们的记忆也势必会和现场观众、现场图片和视频的画面有所出入,这无疑就对“现场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即便广告牌本身不对比赛质量产生任何影响,但它毕竟也是“现场”的一部分。

而且,随着虚拟广告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摄影记者在现场拍下的球员精彩比赛的画面,和直播录像中同样时间、同样场景的画面,因为广告牌的不同,势必会有很大的出入。在过去,场边广告和比赛紧密捆绑、不可分割,体育比赛的照片也因此具有某种“唯一性”的价值,还会成为全球所有观众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具有穿越时间的力量。然而,虚拟广告的出现,无疑会让这种“共同记忆”有所贬值。

虚拟广告的替换即便再天衣无缝,在形式上,它仍然是“虚假”的。这样轻松的替换甚至会让人对比赛的信任也产生某种松动,毕竟,人工智能时代,只要输入一串数据,就可以让逝去的歌手如假包换地翻唱任何一首歌曲,就可以让虚拟人物像真人一样表演。甚至,从技术角度而言,只要输入现实球员和场地的相关数据,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像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笔下知晓宇宙每个细节的假想生物“拉普拉斯妖”那样,模拟出一场各方面都足可乱真的“虚拟比赛”。

真实感,永远是足球最大的魅力所在。科技已经能够高度“拟真”,但它带来的副作用,也许要在未来才会更多地显现。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