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震中华人:废墟下有很多求救声
发布时间:2025-03-29 10:48:49来源:
2025 年 3 月 28 日 14 时 20 分,缅甸(北纬 21.85 度,东经 95.95 度)发生了 7.9 级的强烈地震,震源深度 30 千米。此次地震威力巨大,不仅让缅甸本国遭受重创,如实皆大桥拦腰折断,曼德勒一座清真寺坍塌,超 300 栋建筑倒塌,还使得我国云南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地也震感强烈 。如此强烈的地震为何会在缅甸发生,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地质原因。
从宏观的板块构造角度来看,缅甸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区域,位于广义上的 “喜马拉雅 - 地中海地震带” 上。这一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挤压欧亚板块而形成,从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缅甸正处于板块碰撞挤压的前沿地带,承受着巨大的地壳应力。
具体到此次地震,它发生在实皆断裂带上。实皆断裂带全长 1200 多公里,具有右旋走滑特征,且贯穿缅甸南北。断裂带附近的地壳构造变形强烈,地震活动性极高。该断裂带与缅甸的地形地貌形成密切相关,例如缅甸南北的河谷地形就受其影响。并且,它还与缅甸主要地震带相连,1839 年的 “阿瓦大地震” 同样发生在这条断裂带上 。长期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剧烈碰撞,导致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缩短,在缅甸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构造单元和断层,而实皆断裂带便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这种板块间持续的相对运动,不断在断裂带处积累弹性应变能,当能量积累到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突然释放,引发地震。
从历史地震活动情况来看,缅甸目前正处于地震活跃期。1991 年发生过 7.3 级的地震,2021 年发生过 5.7 级的地震,近五年内 4 级、5 级地震也多次发生 。1900 年以来,震中附近 300 公里范围内共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0 次,最大为 1912 年 5 月 23 日缅甸境内的 8.0 级地震 。频繁的地震活动表明该区域地壳不稳定,板块间相互作用频繁,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另外,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 30 公里,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特点是地震释放的能量能够快速传递到地表,相比深源地震,其对地表的破坏更为直接和强烈。地震波迅速穿透地表,使得地面震动更为剧烈,这也是造成缅甸多地,甚至包括距离震中一定距离的仰光,都出现大量房屋倒塌等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
灾难之下,身处震中的华人命运也备受关注。在缅甸从事翡翠生意的华人董书碧回忆,地震发生时,她正带着孩子在咖啡厅,强烈震动袭来,她第一时间冲出去,随后赶忙前往学校接回大儿子。据她描述,曼德勒 78 条附近区域受灾严重,宾馆和北区孔教学校坍塌,有学生被困其中。当地 sky villa 公寓也未能幸免,不少小孩和住户被困,更有夫妻二人不幸离世,其中一位还是孕妇,诸多人员处于失联状态 。
华人刘女士亲历这场地震,心有余悸地表示,自己第一次经历如此强烈的地震,废墟之下求救声不断,可受限于救援条件,却无法实施救助,那种无力感深深刺痛着她。在曼德勒生活的华人唐先生,地震发生时正哄孩子午睡,强烈摇晃致使屋内物品纷纷掉落,他抱起行动不便的母亲紧急逃离。待安顿好家人,便毅然准备前往曼德勒市区参与救援 。
地震后,通讯一度中断,让许多华人焦急万分。常年在中国做水果生意的缅籍华人张赛菲,其儿女和母亲生活在曼德勒,地震发生后,她心急如焚地多次拨打家人电话,却因通讯瘫痪而无法联系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更是无从知晓 。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华人迅速行动起来,自发组织救援队投入救援工作。不少华人通过朋友圈等渠道发布求助信息,积极寻求援助。同时,身在中国的缅甸华人以及中国各地的救援队、缅甸商会等也纷纷响应,组建灾区救援群,筹备物资,准备奔赴灾区提供帮助 。
缅甸此次 7.9 级大地震的发生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板块间的持续碰撞挤压,在实皆断裂带积累了大量能量,加之该地区处于地震活跃期,震源较浅,最终导致了这场破坏力巨大的地震发生。对此次地震成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缅甸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规律,也能为后续的地震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而震中华人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温暖 。
(责编: 捌捌玖玖)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