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0多份医疗腐败刑事判决书背后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就在两个月前,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看来,医药反腐工作并非只是医药行业临时性地一场“风暴”,而是有的放矢,抓“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人”。此前,她受国家卫健委委托开展了一项医药反腐领域的相关课题,梳理了2013-2021年间2900多例涉及医疗腐败的刑事判决书,总结出受贿行贿相关判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人等内容。
近日,郑雪倩接受中新网专访,分析了当前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症结与对策建议。
以下为专访内容摘录:
医药反腐“狂飙”
中新网:很多业内人士将今年的医药反腐评价为“史上最强”“前所未有”,这个“前所未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雪倩: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医药领域反腐也是整个反腐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前所未有”首先体现在组织架构的升级。从近期公开的文件通知来看,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的部际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从去年的9部门增加到了今年的14部门,新增了审计署、国资委等。
其次是协调机制升级。本次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参与反腐工作,形成了合规、纪律和法律共同衔接的协调机制。
第三是工作机制升级。纠风部际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此外,要求重大问题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此外,重点查处的范围也有升级。强调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上下游一起抓。长期以来,医药反腐都是以惩罚受贿方为主,而本次行动强调了对企业等行贿方的监督和查处。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升级,可以看出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做好医药反腐工作的决心。
中新网:你曾牵头开展医疗领域反腐课题研究,能否介绍一下这项研究?有哪些重要发现或启示?
郑雪倩:我们梳理了2013-2021年间2900多例涉及医疗领域的刑事判决书。从这些案件的判例来看,我们发现行贿受贿医疗器械的占比最高,接近40%,药品占比30%,耗材占比近20%。医疗器械的行贿受贿比例反而比药品高,我觉得这可能跟国家采取的药品招标采购等措施有关。
从关键环节来看,受贿行为出现在决策环节的比例最大,占比近45%,使用环节占36%,采购环节约占18%。
从关键部门来看,判例中的行贿受贿行动者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比例达49%,比如医院院长、科室主任等。临床科室占比17%,医技科室11%,后勤系统13%。
从关键人群来看,受贿的正职领导占比29.67%,副职领导占比10.43%,中层干部的数量最多,占比40.57%。一般工作人员8.1%。因此,医药反腐强调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人群,是很重要的。
另外,从行贿方的角度看,分析的判例中,行贿一方民营企业占比最大,约占73%,合资企业约占17.4%,国有企业占比低于4%。所以,强调“受贿行贿一起查”也很重要。
斩断利益输送链条
中新网:你刚才提到了“受贿行贿一起查”,怎么理解“一起查”?利益输送的链条如何斩断?
郑雪倩:医药反腐不能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行贿源头也是重点。企业本身有责任和义务来保证医药领域正常的购销秩序,合理定价,合理控制利润空间。
以往的医药反腐以惩罚受贿方为主,对行贿方惩戒力度相对较小,这次国家层面强调“一起查”,体现了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治理的决心。包括近期初次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在行贿罪规定中增加了新条款,在保持惩治受贿犯罪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
企业应该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加强自我约束,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制,包括企业的合规部门、审计部门,还包括社会的多元监督。
同时,国家可以完善上中下游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建设,比如设备、耗材、工程等建立统一的招标采购体系。我们之前的调查也发现,药品集采压缩了医药腐败的可操作空间,但在设备、工程等方面仍有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此外,医疗机构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
不止于一场“风暴”
中新网:近年来,随着集采、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医保监管等,医疗领域的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一些地区腐败问题仍然高发,深层原因是什么?
郑雪倩:首先,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立医院运营机制的财政补贴不足,保障不够充分,特别是有些基层医院,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会有院长铤而走险。
当然,也有市场因素影响,部分药企无限制追求高利润,下达的销售任务不断增加,为达目的选择行贿等手段。此外,也有医疗资源不足、医院管理不足、监管体制不完善、个人信仰缺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中新网:与其他领域的反腐败工作比较,医药领域的监管有哪些特征,治理过程中有什么挑战?
郑雪倩:因为医药领域行贿受贿本身面比较广,且隐蔽性强,查处起来工作量较大。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界限怎么区分。比如,最近有很多学术会议取消,我认为对这类活动不能全盘否认,因为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交流的平台,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界定,到底是学术活动还是变相利益输送,这是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中新网:从这次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工作来看,监督的重点在哪些方面,如何避免“一阵风”现象?
郑雪倩:这次行动并不是要在医药行业临时性地搞一个风暴,打击一大片,而是强调抓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少数人,建立长效的行风机制,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
监管重点直白地说一是管人,即关键岗位、关键少数人,二就是管事,就是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通过加大法律处罚力度让人“不敢腐”;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让人“不能腐”;通过教育让大家“不想腐”。
中新网:未来,这个领域如何建立长效监管体系?
郑雪倩:应该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法治体系,推进医院法治建设,比如应该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明确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的职能,以及如何收费,如何运转,运行如何保障。
同时完善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到位,深化改革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国营性,要体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保障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支出,从体制机制上阻断市场经济影响下,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弊端,让医疗回归本位,这是未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其次是从根源上切断医疗腐败利益链,比如设备、耗材等建立统一的招标采购平台。
此外,还要加强行风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一个整体的长效机制,比如把行风建设纳入医疗机构管理的中心工作,制度管人,定期培训考核,完善行风规范制度。
最后,要完善多元化监督管理体系,将新技术运用到监督体系中来,建立信息网络,实现共享信息、透明公开。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分工会开展茶席活动
春暖花开,万物萌新。6日下午,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分工会在2406开展了女神节品香茗静穆心悟茶香主题茶席活动。本次活动由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