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

提高站位 擦亮“徽文化”标识

发布时间:2023-07-01 03:44:48来源: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让安徽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蓬勃的文化发展态势?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认为,要提炼总结徽文化精神内涵,拓展研究领域,为文化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学术基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周荣庭表示,安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科创资源,应进行挖掘梳理和活化利用,以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徽文化是安徽重要文化标识

  记者:徽文化是安徽作为文化大省的重要标识,徽文化资源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周晓光:徽文化资源包括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如精神层面,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新安理学中关于天地人一体的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思想成果,顺势而为、进退有度的经世智慧,以及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各专门领域取得的精神和文化成就。物质层面,包括新安医学、徽州科技、徽派园林、文房四宝以及村落、民居、祠堂、牌坊等徽派建筑。这是安徽先民创造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百年而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徽学所探究的这些文化资源,是安徽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响亮的品牌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中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做强新时代的徽学研究

  记者:徽学研究已有百年历程,新时代的徽学研究呈现什么特征?

  周晓光:徽学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是相对独立的有关徽州的知识体系和中国史的分支科学。徽学研究已有百年历程,21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编撰了《徽州文化全书》《徽州文化史》《六百年徽商资料集成》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丛书和文献资料。安徽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专门设置了徽学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如今,徽学已经是安徽省的一张重要名片。

  近年来,随着对徽文化当代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徽学研究的时段重心逐步后移,徽州历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创新,成为徽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鉴往知来、经世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中国史的分支学科之一,以徽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徽学,关注徽文化传承创新和保护利用,这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要求。

  提炼总结徽文化的精神内核

  记者:徽文化的外在形式非常丰富、内在精神非常厚重,探求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传承意义何在?

  周晓光:提高徽学研究站位,提炼总结徽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思想源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为导向,对徽文化中的核心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例如,将徽商的“义利兼顾”“以义为利”价值观赋予时代内涵,塑造当代商业文化价值观;汲取朱熹等徽州文化思想大家的勤政、廉政文化思想,重塑新时代的德法兼施的治国理念;将徽文化中重教兴学理念、息讼调解观念、崇仁尚义意识等,渗入村民的立身行事中,打造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徽派”模式。

  探索徽文化保护利用的协同创新

  记者:今后,徽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的路径是什么?

  周晓光:创新徽学研究手段,全面升级徽文化的传播方式,为徽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播提供科技支撑。建设徽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学术交流、会议研讨、著述译介以及影视出版、演艺会展、网络动漫等传播方式,以徽文化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

  启动徽学研究工程,积极探索徽文化的协同创新,为徽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机制、体制保障。成立“中国徽学研究院”,打造创新型的一体化平台,设立徽文化保护和利用专项基金,助力徽文化研究、传播和传承创新实践项目;完善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国家、省、市、区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依据名录采取多种措施科学保护徽文化遗产;切实加强国内唯一的跨省域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建设方案落到实处。鼓励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发展成为今后徽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的主流。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