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教育合作空间广阔
近日,广东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携同近60名中山名师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行人工智能科创教育交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供图
【大湾观察】
无论是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还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教育的高水平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三地教育体制机制、教育结构、资源水平和发展理念等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夯实了大湾区建设教育高地的重要基础。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持续实施“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近年来,港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建校、办学的案例不断涌现,学校、教师、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开启全新局面。
日前,第三届港澳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暨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成立大会在香港岭南大学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教育合作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1.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离不开教育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等;教育部、广东省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绘就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宏伟蓝图;《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有着坚实的政策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所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事关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关键节点。
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徐凯也表示,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离不开教育的战略性作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是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一环。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港澳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同行、务实合作,香港高校在粤开设分校、三地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粤港澳三地应继续提高认识,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合作模式,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静娴说。
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内地高校在香港建立的分支研究机构,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有益探索。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恩科希望两校能将既有的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转化为切实的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共谋教育协同创新。
作为香港八大名校之一,岭南大学一直非常重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建设,稳步与内地开展合作,在内地的招生名额不断扩大。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加大投入力度,开展港澳研究,承担起高端智库的重任,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合作交流。
2.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进青少年国家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涉及三地高校合作办学、科研成果分享转化、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随迁子女就学政策、人才培训交流等各个领域。与会专家指出,粤港澳教育合作发展不仅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大湾区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而且也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进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的重要使命。
在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看来,大湾区教育应赋予学生多元化、国际化的视野,“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学生应有的素养,也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他认为,大湾区教育应充分立足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发展前沿,发展出拥抱时代的教育新理念,创造出可羡可学的教育新模式,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世界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分析了香港与内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合作前景。区域国别研究旨在增进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理解、文明互鉴和务实合作。“增进粤港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助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罗林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人才缺口大、高端人才不足、原创性不足、转化率低等问题。”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教授李子建认为,大湾区可通过合作办学、相互承认课程学分、鼓励港澳青年内地就读、开展青少年合作交流、开办创业就业实习活动等方式培养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盛兵阐述了香港的教育优势及其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作用。他说:“香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大学科研教育水平高、基础教育水平高,办学多样化、教师职业化、国际化等优势,可进一步发挥香港在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发挥显著作用。”
“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须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蜀永表示,粤港两地高校可以协同合作,深化中国史和香港史研究、开设中国史和香港史课程、调查整理粤港两地的爱国主义历史遗址资料、组织青年参加推广活动等。
“加强三地教育交流合作,着力培育和增进港澳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这对促进港澳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港澳长远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蒋凯说。
3.发挥三地特色优势,推动更深层次交流合作
粤港澳三地经济文化和制度存在差异,教育合作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有待粤港澳三地推进更深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认为,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与发展涵盖教研、科研、师训、常规工作和项目机制等内容,需要面向教学—学校—区域,充分优化顶层设计与跨界实施机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马早明则从教师、学生和课程教材三方面,畅谈了加强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比如优化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结合大中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增加交流频次、优化交流地点,合作开展教材编写和教研活动等。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闯创新提出促进湾区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与资源共享。“湾区教师培训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促进大湾区、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科研,并加强与本地和国际教育机构在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王闯说。
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秘书长卓泽林提到,推动粤港澳教育合作发展需要粤港澳三地找准发展定位、发挥特色优势,把握机遇助力大湾区与教育强国建设;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增进大湾区教育公平和教育共同发展;协同建立大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减少制度壁垒和政策障碍,促进粤港澳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互联互通、政策利好叠加,三地教育合作空间愈加广阔,湾区教育在合作发展共赢中迸发蓬勃生机与活力,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