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元宇宙”激起产业创新火花
从买卖二手车到研发元宇宙技术,这种“连跨数级”的产业转型升级样本,背后体现了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风向:让整条汽车产业链切入元宇宙这条“新赛道”。在“汽车城”嘉定,“汽车+元宇宙”的组合,激起了怎样的创新火花?
汽车和元宇宙互相成就
日前,位于曹安公路4801号的上海同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内,软件工程师正在为某款线控底盘系统进行刹车测试。实验室内陈设简单,仅有一套桌椅、一台电脑、数个转接器和数根导线,以及待测试的线控制动系统。在这里,完全看不见实体汽车。
“车在屏幕上,在我们的汽车电子工具链软件TSMaster里。”40岁的公司首席执行官莫莽指了指电脑屏幕。通过工程师对各种参数的调整,这款软件可模拟车辆在不同速度、载重情况下的制动表现,还能通过智能算法模拟雪地、冰面、砂石路面等各种极限工况,获得制动数据后再对线控底盘系统进行调整优化。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在实验室里就能模拟各种工况,大幅提高研发效率。”莫莽告诉记者,对汽车新技术研发来说,元宇宙带来的是研发模式的革新,目前已有超千家企业使用TSMaster这款软件。
在位于嘉定安亭的绿地经济城内,与同星智能科技一样,将元宇宙技术引入汽车产业链的企业已有数家。在绿地经济城总经理陈利看来,汽车和元宇宙,二者能互相成就。
一来,元宇宙需要汽车。由于技术体系复杂、投入成本高、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等原因,大多数元宇宙产品及解决方案仍然停留在“看”的阶段,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商业闭环。“简而言之,就是概念和技术有了,缺场景。‘新汽车’产业,是能让元宇宙落地的绝佳场景。”
二来,汽车也需要元宇宙。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语境下,决定汽车好坏的不再是马力大小等机械性能,而是软件技术。“未来汽车是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类似于手机的智能终端,涉及的多项智能网联技术,都需要元宇宙等新技术去赋能。”
多个环节已有实际应用
“新产业”当然需要“新概念”,但只有“新概念”无法形成“新产业”。在元宇宙领域,上海近年来已在具体布局,重点工程、主要任务、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等逐渐明晰,其中多项指标均明确指向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
在安亭,目前汽车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都开始尝试应用元宇宙技术,并已取得不错的效果。莫莽告诉记者,汽车生产车间内一直有个行业痛点:车辆组装期间需进行程序自检,该过程会消耗汽车蓄电池的电量,导致部分汽车蓄电池电量不足。“通过应用工业软件,可用数字孪生的方式实时检测流水线上车辆的蓄电池电量,为生产线进行能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知名车厂的生产线。”
零部件检测阶段,同样能用到元宇宙技术。中恒创科(上海)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落户安亭,公司项目总监杨筱雯告诉记者,“新汽车”的标志之一是集成了多种人机交互技术的智能座舱,其中涉及大量精密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检测。“我们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基于工业视觉的检测,通过线激光的3D轮廓扫描和高倍相机扫描对零部件进行3D建模,能实现微米级的测量和检测,建模效率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0倍以上。”
在整车下线后的营销推广环节中,元宇宙技术也能大显身手。日前,在位于安亭的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内,一个摄制组正在给一款新车型拍摄视频广告,但摄影棚里根本没有车。“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和虚拟拍摄,可以让车‘上天入地’,还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意调整车辆配置和配色,既节约了成本,还让用户体验感更好。”上海华誉名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杰说。
四个方向引育优质项目
在安亭镇党委书记严健明看来,安亭镇域内传统造车企业体量庞大,“大象转身”并不容易,“新汽车”既是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的出路,同时也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
记者了解到,元创湾总投资5亿元,园区将通过元宇宙技术和安亭汽车产业的结合,建设汽车元宇宙研究院等机构,引育一批汽车元宇宙企业,远期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目前,中恒创科等一批项目已落地。
结合元宇宙产业链和安亭的产业基础,未来元创湾将在四个方向上引育优质项目:元宇宙+智能座舱,将聚焦车载芯片、域控制器、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元宇宙+智能制造,将聚焦数字开发、建模仿真等工业软件研发;元宇宙+汽车营销,将聚焦沉浸式展厅、虚拟试驾等领域;元宇宙+汽车文化,将聚焦虚拟汽车赛事等领域。
“‘新汽车’的兴起,对我们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不论是‘新汽车’还是元宇宙,都是全新的赛道,在这些赛道上没法跟着别人尾灯前进。只有扎实推进研发和原始创新,才能在新赛道上闯出新路。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