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动储”多元场景,星恒钠离子电池路线稳步推进
进入2023年,钠电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热议焦点。4月24日,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在苏州举办,星恒电源作为国内钠电产业化应用领跑企业受邀参会,以《星恒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及产业化》主题演讲,向业界及市场分享星恒钠电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向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储能等场景拓展钠电应用的发展规划。
凭着在钠电技术方面前瞻性的研发布局,在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层面,星恒均已取得了丰硕的先进技术成果,从而有力支撑了星恒钠电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此外,在“动储双驱”战略的引领下,星恒钠电将依托在电动两轮车上的应用验证,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向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发起新一轮的“钠电远征”。
“碳酸锂价格下探,但当前钠电仍有优势”
业界共识,钠电池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集流体等方面能有效实现成本的压缩。据行业结构测算,一旦钠离子产业链建成,实现规模效应,相比于性能接近的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理论上可以降低30%左右。
2023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正在持续下探,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4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18万元/吨。由此引来关于钠电池性价比优势面临“失效”的讨论,也成为了本次论坛各方重点探讨的议题。对此,星恒也做了充分的调研与测算。
结合目前市场数据和制造体系,星恒认为只有碳酸锂价格下探到13万/吨,从产品成本上看,钠电才会失去优势。实际上,进一步考虑到钠电技术的不断迭代、供应链不断成熟带来的成本下行,以及生产制造完善带来的降本增效,钠电与铁锂的成本交叉点可以下探到碳酸锂价格约6万/吨。从长远看,钠电还是会具备高性价比优势。
“性能匹配两轮车使用痛点,星恒钠电以两轮车应用为突破口”
在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之外,钠电池在性能上具备的安全性高、充放电倍率高、高低温性能卓越、电量精准控制等核心优势,应用在电动两轮车的低速场景,可以有效解决终端消费者充电速度慢、冬天跑不远、骑行掉电等实际痛点。
星恒提前研判钠电应用趋势,将电动两轮车作为突破口,提前布局钠电技术的研发。早在2020年便率先探索钠电技术,掌握了钠电池正负极、电解液等关键技术专利,拥有系统性的钠电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星恒凭借先进的钠电技术、成熟的生产工艺,率先实现了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推出了第一代全气候超跑钠电池——超钠F1。
超钠F1作为星恒第一代钠电池,在两轮车专用钠电正极、高容量-高首效负极、高效去溶剂化电解液和补钠富液设计四大核心技术的加持下,常温循环寿命2000次,-20℃的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保持率近90%,支持2C快充3C快放,充电速度提升15%,通过过充、过放、挤压、针刺等安全测试均不起火爆炸,具有超高安全稳定性。多重性能优势叠加,让星恒超钠F1达成了“全气候超级能跑”的属性。目前,星恒超钠F1系列推出了4820电动自行车款和7220电动摩托车款,并且可以实现模块化的自由组合。
总的来说,星恒认为钠电将给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使用体验,是电动两轮车平替传统电池的更优选择。据预测,2025年钠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20%。
第一代钠电产品超钠F1的推出,夯实了星恒在电动两轮车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将给星恒研发第二代钠电产品,推进在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星恒第二代钠电产品将聚焦汽车&储能”
进入2023年,星恒已正式迈入“动储”结合战略阶段,发力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领域。在钠电路线上,通过在电动两轮车上大规模应用的验证,以及技术上不断成熟、产品体系不断完备,随着钠电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等多元应用场景,星恒也将积极开拓钠电版图。
电动汽车方面,根据钠电池技术目前的研发进展,已具备满足续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下的A00和A0级别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用车需求,也能满足车企的降本需求。实际上,星恒钠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取得进展,已向多家汽车整车厂送样,进行相关的技术验证。
储能方面,作为目前主流技术路线的磷酸铁锂电池,低温下的容量保持率、耐过放电性能存在短板,钠离子电池恰好可以满足低温环境稳定运行,以及拥有不怕过放电的特性,随着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情况下,在储能应用场景,星恒认为钠电同样竞争力十足,将是星恒布局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重要技术路线。
历经近20年的市场应用,星恒已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轻型车等应用领域形成规模化效应,轻型车电池销量超过2500万组、电动汽车电池累计销量超过30万套,产品经过5个完整生命周期验证,丰富的应用经验和研发功底,让星恒有信心,成为推动钠电在“动储”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坚力量。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为非经营性网站,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